由于高中二年级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常识一定有肯定的欠缺,这就需要自己要拟定肯定的计划,更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一直我们的。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中二年级语文必修三学习重点》,助你金榜题名!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
②孝公既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哪个何
⑥倔起阡陌之中
⑦赢粮而景从
⑧百有余年矣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⑩威振四海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以外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因
①因遗策
②因利乘便
③因河为池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追亡逐北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③履而制六合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哪个何/斩木为兵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
②致万乘之势
8.之
①不喜欢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
③商君佐之
④聚之咸阳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
②及至秦始皇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
②追亡逐北
11.度
①内立法度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12.遗
①因遗策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13.爱
①不喜欢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②宽厚而爱人
《李商隐诗两首》课文题解
1、《锦瑟》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
2、《马嵬》:
天宝十五年六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需要处死杨贵妃。不能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杨玉环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李商隐诗两首》中心意思
1、《锦瑟》: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非常深,我觉得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自己品味。
2、《马嵬》: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导致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诗两首》导读
1、《锦瑟》: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容易解说的一首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第一句可以看作是诗人的痴人痴语,锦瑟五十弦,有哪些“无端”的?不过是为引出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人抚琴,一弦一柱无不牵系着逝去的美好年华,繁多的丝弦,该记载着多少往事啊!怀念已逝的青春年华,往事千叠,应是愁肠百转。颔联和颈联以典故和传闻,抒写了回忆往事所勾起的种种情思,以庄生梦蝶喻往事如梦,以望帝啼鹃喻往事堪伤,以海珠盈泪喻往事足悲,以日照美玉喻往事如烟。这一幅幅画面隐含着诗人往事不堪回首而又不由得不回首的复杂心理。尾联收束全篇,了解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这两句是说:这样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叹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让人不胜怅惘了。联系诗人一生志不能伸,一直在被排挤、被冷落中挣扎的状况来看,多少大志与理想早已化为泡影,全诗的感伤情调还是不难理解的。
2、《马嵬》:
此诗乃咏史之作。刘、余《集解》约系为泾原王幕之作。李、杨旧事至此已历八十载,大家谈笑之,咏叹之,而立意或因人而异。商隐之前,有白氏《长恨歌》,陈氏《长恨歌传》等名篇。旧注多以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实乃皮相之论。商隐此诗,意在感慨生活无常,富贵难安。这是人类存活中的两个要紧命题,即使贵为天子,亦难防止。所谓无常,一是无正常状态,二是难预料,三是难抗拒。这是永远困惑着人类的生命主题,因而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此诗第一首只有四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就是讲运势之难以抗拒,面对不期然而然的运势,君王也常常无可奈何。至于为何会发生变故?那实在是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更应关注的事情。北宋人范温《潜溪诗眼》称此诗“深稳健丽”,曰:“‘国外……休’,语既亲切雅致,故不需要愁怨坠泪等字,而闻者为之深悲。‘空闻……晓筹’,如亲扈明皇,写出当时物色意味也。‘此日……牵牛’,益奇。义山诗后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此诗每联皆以对比手法出之,而全诗则总括于有情人与无情世事的对比之中,从而凸现生活无常之意。